诗歌
兴势力
第
2
期
?兴化诗群
?杨玉贵∥乡土,深情一万重
?苏长龙∥远山
?邱青明∥容器
?王大智∥锄草的老奶奶
?解海中∥坐在你身边看云
?倪为荣∥怀念母亲
?高松∥办公室的书橱
?金鸿美∥ 事
?陆吕恒∥蝉鸣
?刘盛炀∥垛上春色
?徐育兵∥四月,回眸
?仲晓静∥老女人
?朱舒亚∥云上的日子
?常玫瑰∥秋雨淋过的公园
?张永香∥可能
?顾红干∥春天是什么模样
?夏小芹∥南山
乡土,深情一万重(组诗)
杨玉贵
温暖
这时节,乡村被阳光点燃
枝头、茎秆、田埂
各式各样的火苗,一闪一闪
蓝天,敞开宽广
让沉默的土地,烧出如此
壮美,黝黑色的肤色上
麦子们,纷纷踮起脚尖
和我一起享受,这万丈光芒
微语
乡村日子,早就任农谚
将自己种在土里,生长的梦
绝不是一只游动的蝌蚪
一切以根的形式,长出了须
虽然,自己的生命体
很弱,但我有坚实的土壤
在接受雨水和阳光时,根本
没有必要低头、躬腰
行走
阳光穿过树的缝隙它们斑驳,我们却以伟岸的姿势
伫立在光影中
大雁从头顶飞过,春天开始出发
踩着大地脉搏的节气,庄稼人清晰的棱角
在粮食和蔬菜中越走越深
一朵一朵花的疼痛
一片又一片芬芳的吐露
迸裂出的嫩绿和金*里有我们的脚印
故土
头在枕上抬起然后又放下,脖子总是酸酸的
身体之外的思念,总是占领梦的大厅
粮食和房子,还在激烈地鏖战
为了乡愁的不再流失
一根弦,从皮到肉一直绷到心
凝望
这些土地
养育了我的祖辈,也埋葬着我的祖辈
苍穹下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埂
时光里俯身,那怕
一撮尘土,也会触动
一段旧时的歌谣
细腻的感情,粘贴着沉重一块土地的春夏秋冬,多少灵*
孤独和忧郁,臻于生息
把心捧在手上,泪水燃烧成火焰
田园的安宁与大美,还有
很多冀托
嘱咐
把生命,化做一块土地翘首的目光长成庄稼,天空
也许不会再有迷雾
田埂,有风有雨有脉动
奔跑的种子,出路与选择
都是在泥土里酝酿、生根、发芽
乡下人的乐观,就是怀抱苍穹
任时光之犁,翻耕出自己的疼痛
长出大豆和麦子,就是 的圆满与成熟
宿命
耕种,一块土地
粮食和棉花,每一个细节
都不会忽略,一些大大小小的日子
落土生根,风舞大地
和庄稼一起,生长拔节
土地上的一切,总会过去的
季节的轮回,有多少在意
一粒粒隐晦的往事,继续前进
阳光,给了我耳朵和精神
阡陌间,盼风调雨顺
作者简介杨玉贵:兴化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先后在《大地文学》《诗潮》《星星》《文学界》《散文选刊》《文学界》《中国报告文学》《南方文学》《太湖》《散文诗世界》《中国土地》《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数百篇(首)。出版诗集《生活的路上》《聆听土地》,散文集《在自己的梦中行走》。
远山(外二首)
苏长龙
远山
坐着,看远方的山
模仿它的一丝不动
模仿它的沉默寡言
模仿它的儒雅风度
风,在罅缝处寻找瑕疵
又在不毛之地发一顿牢骚
这些都不会让山打一个喷嚏
远山,像我一样坐着
内心里所有放不下的东西
都稳稳地坐在下面
三月春正浓
三月是个懵懂的孩子,一半外露,一半内敛
有时还耍小性子,哭哭啼啼的样子
太阳也在闹情绪,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为了御寒,把刚脱的棉衣又穿上
三月的春风,把乌云推在一边
阳光的表现欲越来越强,小草忙不迭地铺上绿毯子
躺着的人看着蓝蓝的天,也看好了未来的日子
一群奔跑的人,在春天里加快了速度
城市妙曼的风景一一掠过
从油菜花深处走来一位担着蜂蜜的人
她蹲下,一动不动,像是唐朝的一幅画
二月来了
阳光在窗沿边散步,告诉我
二月来了。二月来了
我从书本里抬起头来。一缕杨柳青丝般垂下来
天空中的蓝,像是与她约会时的背景
起身下楼。二月里的脚步如此轻松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
阳光落在谁的身上都是幸福的,
就连一棵小草都晶莹得透亮
流动的商贩,再次把街道塞满
阴霾消弭后。叫卖声更加洪亮
一对蝴蝶低空掠过,她们向着
理想的境地,相爱去了
作者简介苏长龙: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江苏兴化市海南乡苏海村人。年外出谋生,现供职于某社区。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接触诗歌,断断续续地写作,直到现在。在《星星》《参花》《长江诗歌》《四川诗歌》《延河诗歌》《重庆晚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巴中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
容器(外一首)
邱青明
容器
父亲磨豆腐时
有两个容器
樘门口比水库小的水缸
和灶台上比牛眼睛大的不锈钢杯子
缸的内心是脆弱的
不及不锈钢杯子被一击
杯子是轻薄的
不及缸的稳重容易翻倒
我是一个容器吗
盛不满快乐,装不下悲伤
我只是一个导管
故乡的月亮
故乡的月亮
想起来一次,亮一次
我的那枚是圆,还是缺
故乡都懂
多少年来,我为一个人牵挂一轮明月
为一个村庄恪守着一轮明月
一条西大河月色中,胡家圩子的倒影
是我手捧的明月啊
为母亲照亮归家的路
母亲开门
月光总是抢先进屋
从月光里走出来的孩子
和秋天果实一样的诚实
作者简介邱青明:年4月生于江苏兴化一个农民家庭。酷爱文学,笔耕不辍。“海陵微文·青明杯”诗歌大赛资助人。
锄草的老奶奶(外一首)
王大智
锄草的老奶奶
疯长的草还在疯
包工头几张票儿一下子制服
花甲古稀耄耋
一层层白发一叠叠皱纹一颗颗豁牙
就被圈在那一片草地里
铲锹磨了又磨
像美人涂指甲那样一遍又一遍
铲锹紧随其身
像美女总要挎着一个小包
草根下挥舞
青筋暴突的手
烈日中甩着
一把又一把汗
完工后捧起早起带出的粥和饭
就着咸菜心满意足地
一口口吞咽
像老牛嚼草反刍那么坦然
摊一块塑料布当床
脱下鞋子是枕头
凉棚遮在脸上
呼呼地睡
这也是一群模特
她们不在T台
在泥土地
在杂草中
以七十岁八十岁的老劲
走成
精神的模特
小鸟飞得更欢又像哀鸣
知了叫得更响又显烦燥
荷花开得更艳也有些晃眼
大小水瓶
星星还睁不动眼
太阳还闷在云里
不管多早出发
他们都要倒一大瓶水
像大款们出门
总要开着豪华的轿车
所谓水瓶
就是孙子孙女们喝饮料后
准备扔掉的大瓶小瓶
他们并不用牛奶鸡蛋
把自己灌饱
而是用冷开水安慰自己的胃
他们必须在火风烈日中
流汗
一身汗能诱回人民币的一只角
他们用大瓶小瓶的白水
让大汗获取后方支援
溃还成*屡败屡战
他们想吓退那既喜欢又讨厌的太阳
反正
灌上一天的大瓶小瓶的水
那个票儿又多一张两张
他们是谁啊
只要长着善良的眼睛
就能看到
他们叫农民工清洁工X工Y工
作者简介王大智:江苏兴化人。在《少年文艺》《中国青年》等发表诗文数十篇(首)。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发表论文二百多篇。曾为《语文报》开过“乐学文言”专栏。连续9年被《小学生 作文》聘为“悦读悦写”特约撰稿人。
坐在你身边看云(外一首)
解海中
坐在你身边看云
蓝蓝的天空下
白云像银色的花朵
迟迟的不肯离去
仿佛要告诉我
春天三月,是多么的温情惬意
春意盎然
绿茵的草地上
燕语南呢
蝴蝶翩翩
雀跃枝头
花香四溢
她甜蜜蜜的对我说
坐在你身边看云
是多么的温馨
心如白云纯洁
托云儿与蓝天
执着的爱恋
月光下的村庄
一轮明月
显得多么的阔气大方
把洁银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还从窗台透进我的书房
巷道里毛色不同的几条狗
你追我赶戏闹着
养狗的小主人
也调皮的奔来奔去的狂欢着
村中央的一块空地上
大姐大嫂和倩丽的姑娘们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在翩翩起舞
时儿像金鸡啼晓
时儿如孔雀开屏
时儿有神的双眸
随着仙人纤指的方向
陶醉的人们,不时的鼓起赞美地掌声
晚归的鸟儿在树梢上吱吱喳喳地叫欢着
仿佛在告诉人们
月光下的村庄好美,好美
作者简介解海中:江苏兴化人。出生于年9月19日。刘陆中学毕业。个体经营。爱好文学。
怀念母亲(外二首)
倪为荣
怀念母亲
在老屋的一角
挨挨挤挤地躺着
铁锹、钉耙和镰刀们
它们满面灰尘
如同小时候我们脏兮兮的手指
还在等着忙碌的母亲揩洗
母亲就是带领着他它们
把生活的辛酸铲去
把心中的坎坷整平
把阳光月光割成高高的穰草堆
耕耘风雨
收获善良
母亲常常
用刀砖月色
漱洗它们的口齿
用桐油浸润它们的膀臂
小心修补它们的破损
直至她自己也磨损得无法修补
针线匾子
还在睡柜上瞌睡
顶针箍饱经沧桑
为母亲分担过几十年的生活压力
那把缠绕着红皮筋的小剪刀
剪去过多少岁月的烦恼
剪出过朵朵牡丹芙蓉的画样
油灯下
母亲绣牡丹在姐姐出嫁的花鞋
把希望缝进我们不断加长的衣袖
用韧劲纳千层鞋底
织补那些漏风的日子
母亲就这样一针一线缝呀补呀
一线一针地
白发苍苍
而我们一年一年长大
踏着母亲的叮咛
跨过村口的木桥
却从未走出过母亲那慈爱的目光
我掩上老屋豁牙的木门
把那段清贫的岁月
把那些灯下劳作的温馨
把母亲那慈祥的目光
用那把熟悉的*铜锁
轻轻锁进
这细雨纷纷的初春
青岛的味道
青岛的味道是苦涩的
不只是因为海水的咸
不只是因为海风的腥
是因为强盗强栽的
二十一条苦瓜
由此而结
瓜汁恶*奇苦
腌痛我中华的心
一百年
青岛的味道是香甜的
不只是因为崂山的泉
不只是因为蛤蜊的鲜
是因为盛开的五朵金花
曰海尔
曰青啤
曰海信
曰澳柯马
曰双星
民族的自信心
芬芳天下
青岛的味道是清新的
不只是因为新潮带雨
不只是因为东方风来
更是因为户户面朝大海
人人春暖花开
栈桥张开长臂
海燕滑翔四海
年轻的青岛正与远方恋爱
潮汐深呼吸
海浪在胸怀澎湃
广陵散
半亩竹林
种在魏晋的云烟
用七根风骨
支一爿铁炉
把节操淬火锤炼
醉饮青露
吐一腔悲凉和
隔宿兰气长啸
冷眼江湖
余光司马
掷笔山涛绝交
三千太学
十里春风缠腰
春风十里不如你
琴还在扬州
弦未断
续新韵
日月不老
广陵不散
作者简介倪为荣:兴化老圩人。退休职员。业余爱好文学。
办公室的书橱(外一首)
高松
办公室的书橱
我盯着办公室的书橱发呆
阳光从窗外照进
马路上车流不断人行道上
有人在散步
一阵冷风袭来
我一阵寒战
赶忙关上书橱
物质的声音响起
无非是鲜衣怒马无非是
谁谁谁在觥筹交错
一尾鱼挂在墙上
和我冷眼相对
厚厚的书橱里的书
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习惯了没有书的日子
开会、学习、做笔记
还有在工资单上签上歪歪扭扭的名字
这些都与书无关
那油画上冰冷的鱼
鱼从何处来
子非鱼
是画鱼人留在 的谶语
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书
里面全部是空白
厚厚的一场雪
从打开书橱的那一刻下起
万物都在静候
我开始焚香沐浴
逆光中自己的形象
象极了墙上的那尾鱼
鱼非我我非鱼
谁又是我我又是谁
书橱门在风中咣当着响
前任留下的书橱
前任与前任的前任留下的书
常常搅得我——
象暴风雨来临前的一尾鱼
根的絮语
你想挣脱月的诱惑
洪水漫漫散开
地平线和村庄相继倒下
水是珍贵的
神仙的眼泪与黑高荡的水
在傍晚相依相挽地制造生命
你睡不着觉月的磁场
你把自己想像成英雄
策马扬鞭
月圆的日子很短暂
你想到了祖父的祖父
都是笑意盈盈都是满怀期望
父亲和母亲走在了一起于是
有了万千种可能
石头笑靥如花
炊烟在老屋盘旋还有
老水牛的尾巴甩着
青蛙鼓着腮帮
萤火虫提着灯笼
黑高荡的水涨了又落落了又涨
蝌蚪们在水中嬉戏而鱼
在水泥桩中站成了远方
你用脚蹚着河
逝者如斯夫
月上高天
母亲用手拨拉着星星
满天的星星都是*豆
豆腐做好了天就放亮
你天生会做豆腐
从吱呀磨豆浆开始
日复一日
你端看着庄上人
拿着硬币换着豆腐
而母亲
独自转着磨盘
期待黎明前的光
你学会了寻找
从马家圩到高家垛到平旺湖
后来过了长江
庄上人诧异地看着
排着队买着豆腐
母亲直起腰
难得的难得的
说黑高荡的水好啊养人
母亲学会了念佛
母亲不识字却像黑高庄
一千年矗立在一个地方
黑高庄泊在黑高荡上
月色如常……
作者简介高松:江苏兴化人。诗歌爱好者。现供职于某市级机关。停笔近三十年,年重新开始写作。
事(外一首)
金鸿美
事
这个春天无人赞美
没有问候,没有远方和道别
执迷不悟的一场雪
落了,又化了,什么都不说
轻描淡写,仿佛花开
一阵风吹散了梦的纯白
草长,莺飞,都是 事
云朵般游走的,沉默与忧伤
只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纸上的时光太浅,等不及的温暖
你若惊鸿,我若寒蝉
三月的草原,我们都已无法靠近
你的,我的,我们混淆不清的灵*
大雪未雪,候鸟不归
无雪的日子我们如何自证清白
凌乱与荒芜,照透生命
那些尾随而至的文字,无从落笔
有些花开没有答案,何必追问
心再怎么乱,时序不乱
属于春天的留在了春天
的落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在我去不了的远方
无法给你一个干净的世界
你是你,我是我
我们的灵*从未混淆不清
作者简介金鸿美:江苏兴化人。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流年碎影》《一庭花香》。
蝉鸣(外一首)
陆吕恒
蝉鸣
七月的蝉鸣
是花开的声音
八月的蝉鸣
我期待是满河荷的盛绽
是什么踌躇成被雪覆盖的枯枝
万亩荷塘
我闻不到一缕清香
绝望变成一种修辞
挑衅着刀尖上的舞蹈
流光溢彩的
是昔曰的裙裾飞场
也许有一天真的记忆被湮没
来年的夏天
蝉鸣是比孤独更可怕的爱人
月夜吟
我的灵*,随着月亮的轨迹运行
风吹向我,我成一江东流的春水
没有谁知道,我与青春的一个约定
归去来兮,只见三千里月光百年的痛
被蜘蛛网包围的心挣脱重围
在月光下无限地辽阔
却永远不能直达
曾经最近的地方
蝉还在唱着不曾走远的甜蜜
蟋蟀应和着已经锥心的疼痛
只有杂草身形还是瘦弱
不管风怎么吹
都无法挪动半步
而我的心眼睁睁地看作
月上东山,月满西楼
作者简介陆吕恒:江苏兴化人。偶有作品散见报纸刊物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shuiliana.com/asljg/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