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山有木兮卿有意?万般风月不及你。
眼看见你,就好像爱了有千万年,忽然间感觉,这世上所有的颜色,刹那间失去了鲜艳,噢,我的心中只有你!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已知。
那天,你我相识便两情相悦,我发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有木兮卿无意,昨夜星辰恰似你。
红尘滚滚,你我把岁月过得无歌,往昔如烟,你我恍如擦肩而过,迷惘中,眼前依旧是恋恋风尘。
山有木兮木有枝,新枝可悦旧谁忆。
那日,偶然遇见你,木然中看一丝白发随风飘起,不知不觉眼前一片朦胧,心中泛起一阵苦涩,我真的想问,如今是谁爱着你?沉默在空气里悄悄的凝结,转过身只剩背影交接……
《诗经·褰裳》里有一位姑娘对他的情郎说,“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溱,为水名。原文我拆解应该是这样:这位泼辣的姑娘与情郎约好河岸相见,只见她卷起裤腿,趟河到对岸,指着情郎的鼻子说,别跟老娘我玩什么“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那一套;你要是想我,就麻溜的来找我!你要是敢不想我,你以为我没人要?你真是个废物蛋!
当然,这首诗还有其它含义,但从字面意思来看,很像是一位女子因与恋人不能互诉衷情而生出嗔怨之心。那个情郎为什么不去表白呢?我想应该是像《蒹葭》描写的那样,秋晨微凉,河面上雾气氤氲缥缈,一个小伙子信步来到河畔,透过霜露浓重的芦苇荡,依稀见得对岸有一女子在浆洗衣物。那恍如仙境中的女子顿时让小伙子心生爱慕之情,可就在他痴迷沉醉之际,一阵雾霭从河面上掠过,在凝目张望,对岸已人去无踪。
其实呢,对岸女子早已是看到了他,那小伙子在蒹葭中临风而立的形象,也使姑娘面如桃花,暗中窃喜。于是,自从那天起,两人隔岸相望,姑娘始终等待着情郎踏水而来,轻轻地把她揽入怀中。无奈对方是个木讷的谦谦君子,不敢过去表白。于是,等啊等,等的姑娘心烦意乱没了矜持,终于淌河而过,揪住小伙子的衣领,指着鼻子,撒起了娇来。
想必那个姑娘应该是知晓《越人歌》的典故,当然,那时候不叫这个名字,据说是流传于古时鄂东地区的民间歌谣。而故事中的主角,先不说是男是女,总之是在给楚国王子撑船的时候,喜欢上了他。想是那时古人胆大,或是没有那么多尊卑之分。于是,他(她)对王子唱起了这首歌谣,表达了心中的爱意。果然,王子也不负有心人,揽着他(她)钻入了船舱。
我们如今把“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般指为暗恋,实际上这句从整首诗中来说,应该是这个意思:“您知道吗?我心里对您非常敬慕眷恋。”实为直接倾诉衷肠之意。这首《越人歌》跨越时空流传至今,可见它在当时或其后历史时期也是在民间广为传播的诗篇。这样看来,《诗经·褰裳》中的女子也知道此诗,也不足为奇。
心里有爱就说出来,为爱张狂也不是错。《越人歌》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在屈原《九歌》中应和着荡漾的水声再次被传唱:“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其后便有了《诗经·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不远前,诗人席慕蓉又叹:
……在传说里他们喜欢加上美满的结局
只有我才知道隔着雾湿的芦苇
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
君不知”
当灯火逐盏熄灭歌声停歇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所遗落了的一切
终于只能成为
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着的
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而我说,想爱就去爱吧,任凭坎坷曲折如何阻隔,敢爱敢恨才能做到哥姐都是传说。爱恨皆为三生三世,缘起,缘灭,需忘却;只念 ,身似浮萍,心如莲花,我自从容不迫,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