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朴素”
对于生在拥有最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度的中国人来说,对植物性食物的偏爱,几乎根植于每一个人的灵*中,已属本能。周作人在《吃菜》一文中写道,素食主义——“吃菜主义”——可以分作两类,其中一类是道德的,并不是不吃肉,只是多吃菜,其原因大约是由于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如孔子所说的“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如果按照这种分类标准的话,则几乎每一个还保留着传统饮食习惯的中国人,都可以给自己贴上素食主义者的标签。
《说文解字》里,素的意思是“白致缯也”,洁白而精致的丝织物。虽然朴、素常常并称,但如果仔细琢磨二者字义上细微的差别,则素的审美境界,似乎又要比对自然完全无所作为的朴,更高一层。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越深,越会发现,对于简淡中见无数绚烂的中国素食来说,这或许是最为贴切的一个比喻。
而这样简淡而绚烂的中国素食文化也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诗词里。那么古人们都吃哪些素食,又与现在的人们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古诗中的各种素食吧。
01
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荇菜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荇菜的茎、叶柔嫩多汁,无*、无异味,富含营养,能清热利尿、消肿解*,苏敬在《唐本草》中说"荇菜生水中,叶如青而茎涩,根甚长,江南人多食之。”
现在食之可做荇菜绿豆粥,粥糯,味甜、绿豆酥烂,花香,爽口,清热解*而又解暑止渴。
亦可做一盘清脆爽口的蒜蓉炒荇菜,干脆舒爽,水分十足。
02
山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具备杀虫消*、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它果汁量大颜色鲜红而且滋味甘甜诱人,它能直接吃,而且吃的时候会感觉特别好吃。也可以使用其泡水或者泡酒,亦可以煮粥,加山药、枸杞、红枣、大米,小火慢炖,健康养生。
03
雕胡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雕胡米,即菰米,植物菰(茭白)的籽实。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集解﹞引苏颂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古代把“菰米”即“雕胡”加入五谷,合称六谷(稌、黍、稷、粱、麦、菰)。
现在吃当然也是做雕胡饭。杜甫在诗中说:“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这种“滑”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长情的泡和煮:煮之前要浸泡4小时;然后煮的时间,也要比煮大米饭长2.5倍。周礼》里说:“蜗醢而苽食雉羹”,就是说菰米饭(雕胡饭)与蚌蛤酱、野鸡汤羹搭配着吃,鲜香味美。还有一种说法是,雕胡饭配鲜鱼或羊肉,最为肥鲜可口。
04
葵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佚名《长歌行》
葵菜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冬葵,民间称冬寒菜、冬苋菜或滑菜。此菜中国各地有野生,幼苗或嫩茎叶可食用,也可入药。
葵菜是一种古老的蔬菜,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即已栽培供蔬食,现多野生,少有种植。现在在湖南、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省仍有栽培葵菜以供蔬食者。
現在食之,可以将其炒食、凉拌或者是做汤。葵菜含有黏液质,煮后肥嫩滑腻适于口感味觉。在植物油还未得到发展,动物油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很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后来蔬菜专有“柔滑”类,甚至汉民族“贵滑”,在烹调中刻意加油脂和勾芡等来使菜肴鲜嫩滑腻,都可能与长期食用葵菜形成的传统和口感有联系。
05
菘
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
陆游《菘园杂咏》
白菜,即古人所谓的菘。白菜为什么会被叫做菘呢?《埤雅》中写道: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名菘。因为白菜像松树一样,四级常见,所以把白菜称之为草中之松树,即菘。
白菜现在家家户户都吃的很多,即使国宴上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很有名的一道国宴菜名为开水白菜,开水白菜以北方的大白菜心来制作,配以用鸡,鸭,排骨熬煮,并用鸡肉蓉,猪肉蓉澄澈的高汤调味, 浇汤时在汤里淋一些鸡油。成菜后,清鲜淡雅,香味浓醇,汤味浓厚,不油不腻,却清香爽口。
06
荠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
“城中娇艳的桃花李花,最害怕风雨的吹打;而田野溪头的荠菜花,却星星点点迎着风雨开放:原来春天正留驻在这里啊!”。荠菜现在在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荠荠菜,四川人叫“干油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我们以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其味清香鲜美,含有多种 酸,其中谷氨酸的作用和味精相同,所以食用起来极其鲜美。荤素烹调均可,如清炒、煮汤、凉拌。荠菜饺子、荠菜馄饨、荠菜包子、作春饼及荠菜豆腐羹等,清香可口,柔嫩鲜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想了解更多的素食信息么?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shuiliana.com/asljz/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