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睡莲 > 白睡莲栽培 > 正文 > 正文

荷花开,好运来,凉风自起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4 15:12:07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荷花开,好运来,凉风自起

陈胜

那天晚上也是燥热非常,汗流浃背的老杜实在无法入睡,就爬起来写了首长诗《夏夜叹》。写完后,酣畅淋漓的他竟然在窗口感受到了丝丝凉风,不多时便满意地睡着了。

永日不可暮,炎蒸*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但这是诗圣的避暑方式与思想境界,还真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要是我在旁边,真想提醒他老人家,再挖一孔窑洞吧,那里冬暖夏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盛夏时节,老家巩县(今河南巩义)什么最值得留恋,还不是那几孔窑洞吗?要真的不便开凿的话,我就推荐他去找一处荷塘。趁着月色,必有小风嗖嗖,清香淡雅,夏虫低鸣,漫步也是会很惬意的。

一、诗情满园说荷花

要说这个世界上哪种花卉的名字最多,我想或许非荷花莫属。它的名字有十多个:荷花、莲花、水芙蓉、藕花、芙渠、水芝、水华、泽芝、六月春、中国莲……还有一个秀色可餐的——菡萏。

荷花独有一种风姿,故早早与诗歌结缘。《诗经》中已有借荷花抒怀之作,开历代荷花诗先河。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诗经·国风·陈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

屈原的《离骚》,也少不得荷花的身影。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诗经》和楚辞,分别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其在荷花这里取得共鸣,可见荷花受诗歌垂青之深,渊源之久矣。

二、唐人爱莲不减宋,一样心思款款来

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以一篇《爱莲说》蜚声文坛,他还赋予了莲花“花之君子”的人格内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确为脍炙人口之传世佳作。但这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误解,就是宋朝人喜欢荷花,唐朝人只喜欢牡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一个常用的诗歌文库中,我们稍加统计和分析就会发现,唐人对于荷花也是相当喜欢的。且不论内容,仅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荷花就是唐诗的一个重要题材。在首题目含有“荷”的诗词中,南北朝2首,唐朝38首,宋朝首,元朝21首,明朝22首,清朝6首,近代3首。而首题目含有“莲”的诗词中,南北朝1首,隋朝2首,唐朝首,宋朝朝,元朝94朝,明朝87首,清朝6首,近代1首。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大数据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宋朝人确实最喜欢荷花,唐人仅次之。数据可能是冰冷的,但历代文人对荷花的热爱却是炽热的。

荷花常与爱情有关:这类诗比重不小。李白由此惆怅,温庭筠倾慕洛神,李商隐已相思成灰。

折荷有赠

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温庭筠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无题·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荷花也被用作颂扬倾心的美女:盛唐岑参,中唐的白居易、皇甫松等,均有此类佳作。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岑参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荷花常与佛教有关:唐朝时,莲花的佛教寓意已显现于文人笔端。李白号青莲居士,足见其爱莲之深,当然也可见其与佛教结缘。晚唐李群玉、郑谷等名家,皆以此喻义。

法性寺六祖戒坛

李群玉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荷花

郑谷

佛爱我也爱,清香蝶不偷。

一般奇特处,不上妇人头。

荷花还与好心情有关:郑谷、刘商见荷情不自禁。

莲叶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咏双开莲花

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荷花是大自然的造化:诗人常为此由衷赞叹。

*子陂荷花

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莲花

崔橹

影敧晴浪势敧烟,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情醉腰偏。

荷花也常用以表达志向:即便抱负不能施展,也不能见风使舵,曲意逢迎。

乐府三首

孟郊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

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此外,荷花还可作为友情的象征,孟浩然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王昌龄不只有边塞诗,也曾作《采莲曲二首》风情万种:“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蔚为壮观,不一而足也。

三、秋荷亦深邃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映日荷花惹人喜爱,但秋荷也能令人怅然欲书。这样的诗虽不占主流,但盛衰相较,恰似身世浮沉,往往人生感悟更深刻。

古风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慈恩寺南池秋荷咏

韦应物

对殿含凉气,裁规覆清沼。

衰红受露多,馀馥依人少。

萧萧远尘迹,飒飒凌秋晓。

节谢客来稀,回塘方独绕。

题败荷

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秋荷

陆龟蒙

蒲茸承露有佳色,茭叶束烟如效颦。

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荷花,绝美风姿装点诗情画意。自《诗经》开始,传唱三千年,无数诗家为其留下数以千计的动人赞歌。荷花圣洁,历尽风雨清新如故。正如同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荷花这般绝妙的尤物,站着迎风摇曳是一道景致,枯干了也是一杆坚强的旗帜。

作者简介:

陈胜,笔名长安江伦,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TEDxZhengzhou演讲嘉宾、大型纪录片《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解说嘉宾。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长于散文、诗歌、历史传记创作和隋唐史研究。著有新人文畅销历史读物《大隋雄主杨坚》(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唐风烈烈》(郑州大学出版社),传统文化微读本《揭秘中国古代科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诗集《往年他岁》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shuiliana.com/aslzp/1213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睡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