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馒头和饺子的妈妈是谁?
是呀,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疑惑了半天,并在《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2》中寻找答案。苦寻无果,忽然看到里面介绍的一样东西,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它!这么显而易见的答案在我面前晃了半天,我愣是没发现。
此书作者安迪斯晨风是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藏在古诗词里的博物课》等作品,是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人,拥有百万粉丝,微博读书十大人气大V,喜欢跟读者分享有趣的科普知识。
他博学多才,擅长幽默诙谐的科普风格,每每令读者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全书按动植物的生活区域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山野丛林、江河湖海、平原荒漠和家园庭院,每个部分包含10篇文章,10幅憨态可掬的国风定制插画,里面既有自然界动植物的趣味冷知识,也有相关典故段子;既引经据典,又贴近生活,让你足不出户就能深度畅游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自然世界,感受它们背后的文化魅力。
这不,属于“江河湖海”中的莲花和睡莲,多年来我一直傻傻分不清,以为它们只是名称叫法不一样而已。
通过书中介绍,才发现莲花和睡莲有很大区别呢:
首先,莲花的叶子上面没有缺口,并有一根长长的叶柄,像小伞一样可以挺出水面;而睡莲叶上面有小缺口,紧贴着水面生长。
其次,莲花的莲子长在莲蓬里面;而睡莲没有莲蓬。
第三,莲花的地下茎就是莲藕,可以拿来吃;而睡莲虽然也有地下茎,也能吃,但是很少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最后,莲花一般都是白色或是粉红色的;而睡莲的花有很多种颜色,有一些种类会开蓝紫色的大花,非常漂亮。
知道吗?莲花在人类文明刚刚萌芽的时候,它就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考古学家在河南郑州的“仰韶文化”遗址里面,发现了两粒已经碳化的莲子,碳14检测结果显示,它们已有的历史了。
在食物资源匮乏时,人们只会注意到什么东西好吃、顶饿。等到可以吃饱肚子以后,很快就被莲花饱满、硕大、优雅的花朵所吸引,为它写下了许多赞歌。
比如,《诗经》里说:“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意思说,在河对岸的池塘里,长着美丽的蒲草与荷花,那里还有一位花朵一样美丽的姑娘。
大概也是从此时开始,人们把它与优雅秀美的女子联系到了一起。到了战国时代的屈原这里,他说莲花从污浊的泥水里长出来,却美丽洁净;在北宋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中,莲花成了志向远大、品格高尚的“君子”,代表着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就连大诗人李白也给自己取了一个“青莲居士”的别号。
分清了莲花和睡莲,我对“平原荒漠”的驴子产生了兴趣。它是如何从珍稀动物成为愚笨的象征的呢?
据史学家记载,汉朝时,北方匈奴有几种中原罕见的“奇畜”,在汉初陆贾所著的《新语》中罗列了好多天底下珍贵的宝物和异兽:“夫驴、骡、骆驼、犀、象、玳瑁、珊瑚、翠玉、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把驴与大象、珊瑚珠玉等奇珍异宝相提并论,可见珍稀程度。
后来,匈奴分裂成两部,南匈奴南下定居生活,带来了他们驯养的驴和骡子,它们在中原地区扎根生活,数量也越来越多,驴也就失去了珍稀的地位。
到了唐朝,由于官府对驴、骡的宰杀、饲养有严格规定,随着饲养驴子数量增多,驴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
当时,国家有规定,举子只有取得官位以后才能骑马,否则就是僭越,所以普通举子代步只能骑驴。有意思的是,随着骑驴的诗人越来越多,驴子身上反而有了一丝风雅的象征。
但这丝风雅却被枊宗元的那篇《黔之驴》彻底抹去。
这篇文章写得太深入人心,人们都记住了那头没有自知之明、只会虚张声势吓唬别人的驴子,它也就成了人们眼中蠢笨的代名词,与它相关的俗语也大多带有贬义,如,“好心当作驴肝肺”,“驴唇不对马嘴”,就连骂人,也要带上它,它从珍稀动物混到这一步也真是太惨了!
如果你还想知道,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美洲植物有哪些?雌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神秘的人鱼到底是什么动物?我们喜欢吃的葡萄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这种种疑问,只有去书中一探究竟了。对了,开头问题的答案是麦子,你猜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