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阳气渐旺,雷声多了,雨水也明显增加了,气候里的湿气特别容易进入人体,脾需要花大力气把湿浊排出。
所以在春夏两季,脾虚的人,就特别容易成为“大湿人”。
湿多表现:
脸上皮肤和头发总是容易出油,大便黏腻不好排出,身体感觉沉重,睡眠质量差(睡了很久,也感觉没睡够),舌苔水滑(或厚腻),舌体胖大齿痕明显,皮肤容易长各种红疹子,甚至手上容易长水泡等。
祛湿的食材很多,对于脾肾两虚的人而言,特别是经常大便不成型或者黏软,需要认真认识下芡实,它具有“水中人参”的美称。
芡实,你熟悉吗?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种子。新鲜的芡实生长在池沼湖泊中,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并有着“水中人参”的美名,在南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它被大家熟知的是“鸡头米”。
宋代文豪苏东坡,对芡实“情有独钟”!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直到晚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他对食疗养生颇有研究,著有《苏东坡养生集》传世。他钟情芡实,以为食疗佳品。极喜爱吃“芡实粥”,又名鸡头粥。并称芡实粥“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芡实除湿很厉害
芡实味甘涩、性平,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固肾益精,除湿。在《神农本草经》里被列为上品之药,说它:“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耳目聪明。”
芡实“耳目聪明”,主要是因为芡实益于脾肾两脏,脾肾强壮后,气血充盈,脑髓充实,自然就耳目聪明。
所以,对于脾肾两虚的人而言,用芡实祛湿就非常友好了,在经典四神汤里,就用到芡实,在民间,自古以来,用芡实熬粥、炖汤、磨粉做糕点,也是非常常见。
芡实百合汤
食材:芡实15克、百合干6克
做法:将芡实、百合干提前浸泡3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转小火煮40分钟左右,煮好后,去掉渣,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百合可以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与芡实搭配,可以补肾固精,养心安神。
如果是脸上皮肤和头发经常出油的妈妈,可以把百合干换成茯苓,做芡实茯苓汤,增强去湿浊之力。
芡实经常跟山药、莲子搭配一类搭配,增强健脾的效果,脾胃增强了,运化水湿的力量就增多了,比如我们可以炖莲子芡实汤,来补脾祛湿。
莲子芡实汤
食材:
莲子20克、芡实15克、薏米仁10克、排骨适量、生姜两片
做法:
将莲子、芡实、薏米仁提前浸泡30分钟,然后与排骨、生姜一起下锅,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以上,待炖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莲子可以健脾益肾,养心安神;许多人湿多郁热,加入一些薏米仁来清湿热,三个食材与滋阴的排骨一起搭配,可以补脾祛湿,养阴清热。适合三岁以上的小朋友对症食用。
芡实的禁忌
芡实,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收敛固涩的能力,这个能力让它可以固精、止泻,但是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如果遇到便秘、小便不利、小便量特别小、腹胀时、积食严重时,这个时候就不适合用芡实。